最近事情比较多,停笔一周,还是蛮惭愧的,写作还是得持之以恒,思考不能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可取
这几天关于房地产的消息挺多,发力过猛的微调,究竟老百姓买不买帐呢,还有待市场检验,今天想讲讲杭州的落户政策
1杭州抢人变挖人
上周杭州有个关于落户新闻引爆地产圈,内容是杭州进一步收紧落户政策。取消大专直接落户,上次放宽是2019年5月,前后仅两年时间
不过后续相应提高了博士补贴,应该说是放弃粗放型扩张,精准争夺top级人才
这几年全国大小城市都在放手抢人,就连北京、上海也按捺不住的开了口子
杭州是目前唯一一个收紧的城市,我觉得有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人地失衡,七普数据显示,杭州近十年增加了323万人口,相当于多出一个三线城市的人口数量,比每年的预测增加了150万
城市对应的学校、医疗等生活配套非常紧张
看看一年到头人满为患的医院和拥堵位居全国前列的交通,城市基础设施非常紧张
需要对人口流入做一定的控制,给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留点时间
短期的收缩,有利于消化存量人口,用时间换空间了
第二,解决炒房客问题。粗放式的落户规则,使得流入人口中存在许多买房人,当然里面也会误伤刚需,但是纯粹想在杭州买套房的人也大有人在
虽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不断的资本投入,但是这些炒房客只是在杭州买下一套房,其他并无帮助
无形中推高了房地产泡沫,对城市的帮助可能大于伤害
我们知道城市的良性循环,需要的是人口留在城市不仅完成置业还有就业、社保和消费
通过土地出让金搞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以此招商引资并形成城市的就业,同时产生消费带动城市服务的上下游产业
就业和消费拉动税收,才是整套城市财政闭环的关键
也就是说我把地卖出去的钱用来修铁路,引进了一家养猪场过来养猪,工厂过来就有了税收
养猪场的工人还可以在这里消费,又带动了这一块的洗脚、烧烤行业,整个城市生态就循环起来了
但你是投资客,这大老远从温州跑来落个户买套房,就回去了,短期你是付了修路钱,这几年杭州地铁确实搞的如火如荼,但这只是第一环啊
后面的洗脚店、烧烤摊消费你没参与,所以长期来看对城市发展是一种伤害
无形中还炒高了房价,让养猪场的工人租不起房,加重了城市的风险和负担
第三,逆周期调控。现代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信贷的膨胀,说白了城市就是靠贷款建起来的,短期内的快速膨胀,意味着风险不断加深
这个和经济发热一样,也需要经常调控,城市发展应该也是螺旋上升
第四,内循环以及浙江省共同富裕。今年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中考分流、打击教培,还有最近的职业教育
人口的风向也在变化,不再一味鼓励年轻人前往大城市和重视职业教育
年轻人都跑杭州去了,共同富裕不就成了空谈
各种政策叠加,让杭城第二次集中土拍在低调中落幕,最终30多块土地,流拍17宗,仅成交14块,也就不奇怪了,感觉这是在有意引导
2为什么追捧大城市
我们八零、九零后的小伙伴基本都看过《射雕英雄传》,相信《九阴真经》大部分人也都偷学过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句口诀我记了十几年,一直觉得平平无奇。直到某度后才发现奥秘,该心法出自《老子》后半句是,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全句意思是自然规律讲究削峰填谷,自然界不爱走极端,喜欢中庸之道;社会规律正好相反,金钱最是嫌贫爱富,财富都集中在富人手里,这倒和西方的马太效应一致
说穷人富人难界定,我们就谈城市,城市的发展也是资本向上输送的过程
为什么城市发展的这么快呢?因为信贷。农村盖房子就没听说过首付30%吧,可以说城市的高楼大厦、马路、学校、医院,全是负债,所以才有了这些年飞速的发展
城市的规模受地形、水文、气候、交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般地处平原地区,气候温和,靠近大江大海,容易出现超级城市
这些超级城市的位置本就得天独厚,靠着信贷的扩张,基建不断投入,外部的投资不断追加(夹杂着炒房客)
快速崛起的超级城市代表社会生产力的最前沿,简单说就是哪里发展快,哪里机会多,是人都想往里冲
依托就业和教育优势,分散在乡村和其他二三线城市的资金和人口,慢慢的就跑到了这些一线和超一线城市
县城吃乡镇,二线吃三线,而超大城市通吃,就问你小城镇怕不怕
资本的追捧使得一线城市投资回报率超高,资本不断追加投资,毕竟大部分钱或者说大部分人是跟风,从众不容易犯错,至少有事大家一起扛
所以一线城市的房价必然是越买越贵。换句话说,如果富人不把钱花在房子这样的大件上,可能我们的柴米油盐也要炒上天了
3产能过剩危机
进入现代工业化社会,尤其是我国工业的强大生产力,分分钟就让商品变成白菜价,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一种常态
产能过剩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这是一个分配问题和需求问题
养猪场一年养10头猪,5个工人分配5头猪的工资,农场主获得剩余的5头猪,当然我是举例子,大家以后创业千万不要这样分配,这么抠没人会给你打工的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比如你想娶七个八个老婆,但是你的收入只够维持生存,这个有效需求就只能是生存了,其他姑且称为欲望
这里的工人收入只够买下5头猪,所以实际需求只有5头猪,不可能吃下10头猪的产能,过剩的5头猪怎么办
你不能让农场主一个人吃下5头猪,富人消费的比例很低。农场主也不会给工人发10头猪的工资,否则他开养猪场干嘛
那么剩余的5头猪就得找销路
常规路线就是运到家门口镇上卖掉,想点噱头,搞点活动促销掉,这个是存量市场
其次咱们可以搞出口卖到国外换外汇,到时候换国外的劳力士
如果这两条销路都饱和了,就必须开拓其他新市场。其他城市以及广大乡村了,也就是内循环
政府这些年搞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就是在提高老百姓收入,增加有效需求,让他们消费得起
同时大规模基建持续的投入,不仅让城市之间紧密联系,乡村市场也早就联系密切
基建连接市场,老百姓也富裕了,就可以大搞内循环
把猪从云南农村卖到东北农村,东北的人参、鹿茸、包头鱼什么的再卖到温州某个乡下。东北的老百姓也能在炕上喝着千岛湖啤酒,吃着云南的玫瑰饼
生产力这个东西每年都会提高,所以每年猪的产量还会增加,剩余会更多,所以必须得内循环
前些年出口占比过大,结果碰上2008年次贷危机,出口骤停。当时沿海几万家企业倒闭,2400万人失业,吓得国家赶紧调整战略
城市的风险就在于此,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紧接着就是城市人口失业,一点缓冲余地都没有
这些年国家思路就是搞内循环,提高中西部地区人群收入,搞基建链接市场
现在国内的出口占经济比重已经从2006年最高峰64%下降到去年的31%,算是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这几年国内基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都在使劲发力,今后国内消费占经济比重会越来越高,并且顺利站上发达国家行列
4城市产能过剩
产能容易过剩,城市的扩张也在过剩。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生产力的极速提高,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向大城市靠拢
激增的人口与城市的教育医疗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进城的年轻人
很多人在大城市生活,实际上并不快乐,尤其是年轻人被内卷到天天喊躺平
城市更是变成了人口避孕药
这几年出手抢人的大城市,不就是自我造血不足,老龄化加剧,才要伸手向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索取劳动力和资金吗?
小城镇和乡村失去年轻人,正走向深度老龄化,今后将面临严重的养老问题,这些成本谁来买单?
用抢人的方式支撑如今大城市的年轻、活力和繁荣,究竟能持续多久?
生活节奏这么快,物欲横流,难道放开三胎,年轻人就会立马生孩子?
去年疫情也不禁让人反思,大城市人口密度大,易交叉,容易被集中打击,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挤大城市呢
问了这么多问题,实际上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大城市也在过度膨胀了,人口和资金过量投资,继续下去就是在埋雷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规律,超大城市都会形成贫民窟,发展中国家就更不例外了
这些算是城市盲目扩张的代价,我们为什么要去重走一遍呢
况且城市规模越大负债越高,风险也在积累,一旦危机爆发造成失业潮,破坏堪比海啸
这几年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更不用说乡镇农村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清北学子也有在各地县城任教的
再看现在大学扩招了几倍,但是在乡镇找几个大专文凭可能都不太容易了
今年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的示范省,正在做修正。这次人口的风向多少有些变化
如果杭州一家独大,浙江人都往杭州跑,其他城市还要不要过了,这样能搞成共同富裕就见鬼了
所以必须要调整战略,让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回到三四线城市
国家投入了天量的基础建设,尤其是浙江这个以山地地形为主的省份,基建的投资更是平原大省几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价值1200万亿的基建,斥巨资让乡村通水、电、气、路、网,这些投资让乡村完全具备了投资前景,更不用说这么多的二三线城市
如果年轻人都留在了杭州,这些投资就是巨大的浪费
城市的资金和人口调配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现在也到了一个去产能,城市去人口和去资金时期
城市化速度太快,破坏了脆弱的乡村经济,盲目追求城市化,是一种速胜论,不符合科学
如果以破坏乡村为代价发展城市,还不如直接逆城市化
今后的很多年里,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会互相交叉,也符合辩证法原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不是一蹴而就,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虽然人口资金往上是常态,但是必须得提前介入,就像经济宏观调控,城市也需要调节
5省内分工和双循环
我们国家的目标是成为发达国家,要成为发达国家就必须发展内循环,也就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红利
发达国家国内消费占经济比为80%,而我国紧赶慢赶十几年才到了56%,未来内循环的空间还很大
我们是全球产业最完备的国家,一方面是产能过剩的时代,另一方面是长期消费不振,发展内循环更加迫切
而三四线以及乡村就是内循环最重要的地带,也是我们国家摆脱历次危机的战略缓冲地(每次都是乡村救大家)
所以要想尽办法让他们参与到经济内循环中来
不能一味抽走这些地方的年轻人补充大城市,万一下次遇到危机去哪搬救兵
在共同富裕的指导下,浙江新的人口及产业布局将会发生改变
如果把浙江当成一个全产业链,杭州正在微笑曲线的两头发力。研发、设计,市场营销以及渠道,这些都是高附加值部分
依托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发达的电商、直播业以及金融业(虽然p2p老暴雷)拿到了大蛋糕(必须得反哺全省)
而浙西的衢州、丽水包括北面的湖州提供原材料、农产品;浙南的温州、台州、以及金华、嘉兴更像制造业基地;舟山、宁波则是物流为王
杭州需要发展,而这些处在下游的城市以及广大乡村也需要资金和人口
这些年村官、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搞的如火如荼,台子都搭好了,如果年轻人不回去,总不能让一群60岁的大爷大妈广场舞直播致富吧
所以杭州是该做点什么,倒逼资金和人口回流,让大家收收心,回老家创业投资,也是反哺浙江的表现
(宁波是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功能其实和杭州差不多,这里就不展开了)
6
罗斯福新政和我国历次应对危机
1929年美国大萧条,和我们前文说的养猪是一回事,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自由主义生产严重过剩,分配极度不合理
工人工资太低,压根买不起这些剩余产能,于是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大家更穷了
罗斯福新政出台,放弃了自由主义,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以工代赈就有了美国版的西部大开发,政府出手投资消耗多余产能,曾经的美国也是基建狂魔,靠着大铁路、大基建才挽救了这次大萧条
美国著名的66号公路
这条著名的66号公路,是美国大萧条时期大基建的代表作,当时解决了数万工人的工作
罗斯福新政让美国过剩的产能找到了去处,老百姓获得收入又可以参与到消费中,这样整个经济又开始循环起来
改开以后,借助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吸引外商投资,搞来料加工,才有了2010年前后4万亿美元的外汇
虽然总体是富裕了,但是老百姓的参与度不高,而且出口占经济比重过高,有一定的风险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海啸,出口跌入谷底。我国赶紧投入了4万亿的基建投资,用于农村和基础设施投入,还有相应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补贴
扩大内需的同时也扭转了中国一贯以外贸为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发、全球经济遭受巨大冲击的大背景下,我国再次提出了内循环
做大蛋糕,分配合理,让整体收入水平提高参与消费,毕竟发达国家80%的消费,我们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就目前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可能需要让先富的群体跟着政府一起搞公共服务,毕竟基建这个东西平时没什么,要起来最致命,而且对产能下乡很重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调整战略,让更多年轻人建设乡村,建设三四线城市
政策的指挥棒把人口做了分流,虽然是限制,实际是保留浙江的特色,百花齐放,才能保持经济活力
社会很容易固化,就像装在瓶子的水和沙,摇晃均匀之后,静止一会就会泥沙水分层,一旦固化,再想打破就非常困难
所以没事就要多摇一摇,不能让社会进步停下来,只有让每个城市都有上升通道,大家才愿意安心投资
城市虽然是经济发展最优的方案,但是也会出现资源盲目集中,逐渐展现许多弊端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在我国大城市的发展略显过量,相较而言乡镇和农村发展滞后严重
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
这只看得见的手需要不断的摇晃,别让大城市过度膨胀
术业有专攻,城市有分工,需要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镇和乡村之间有序发展,相辅相成,一家独大不是强,百花齐放才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