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落户、农民工子女上学、企业人才长期进入“体制内”,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劳动力和人才的进一步顺畅流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更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和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顶层设计”出发,全面系统地开展“破冰”行动,解决上述问题。
除了商品和服务市场,市场体系还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定价,而要素市场建设仍相对滞后。
《意见》针对各要素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提出了以户籍制度改革、平等就业、技能鉴定、人才引进等为重点,引导劳动力要素顺畅流动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专家认为,《意见》提出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顺畅流动,提高劳动力市场配置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转变资源。
大城市户籍改革将破冰
推进特大城市调整完善落户政策
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质不是一张纸,而是户口背后的基本公共服务。
“户籍、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行政区划,在全国4.2亿城镇就业人口中,形成了2.8亿农民工就业双轨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宋晓武说:“《意见》的出台,对于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促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意见》提出,要推动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户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探索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与城镇化的累计互认。扩大对部分特大城市以外城市落户的限制,试行户口常住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促进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人口。
中国居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指出,劳动力市场的创新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尤为明显,这意味着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将真正“破冰”。
畅通人才流动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大大提高。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些挑战。
《意见》提出,要完善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一致的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保障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权利。
完善技能考核体系
探索国际化模式加大人才引进体系建设
从国家在计划经济下统一分配劳动力,企业吃国家的锅饭,职工吃企业的锅饭,到企业有用的人的自治,职工有选择自己工作的权利。通过劳动合同实现就业,我国的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取得了很大进展。
《意见》提出,进一步畅通企业和社会组织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渠道。《意见》还提出,要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制定专业标准,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免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推进社会职称评定工作。
宋晓武说,这为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崛起创造了前提条件,为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初步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宋晓武认为,完善技能鉴定制度,畅通职称鉴定渠道,对于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劳动力的创造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自由职业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意见》提出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刘世锦指出,可以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推动外国科学家率先承担政府支持的科技项目;开放海外科学家来华工作渠道,促进外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宋晓武说,劳动是一切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土地和资本只能通过劳动力、技术、数据等来激活和运作,因此,提高劳动力市场配置水平,对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